零利率政策(簡稱零利率)是一個宏觀經濟學概念,
是一國的中央銀行利用貨幣政策將利率設定為趨近或等於零的情況。
零利率政策被認為是一種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工具,
其出現可能與一國政府由於本國經濟增長緩慢、
通貨緊縮和去槓桿化而推行量化寬鬆政策有關。
來源:維基百科
利率簡介
利率(Interest Rates)利率通常由國家的中央銀行控制,
在美國由聯邦儲備委員會管理。
所有國家都把利率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上升時,便提高利率、收緊信貸;
當過熱的經濟和通貨膨脹得到控制時,便會把利率適當地調低。
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經濟因素之一。零利率,即為零利息。
計算方法
利率又稱利息率。
表示一定時期內利息量與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按年計算則稱為年利率。其計算公式是:利息率=利息量/ 本金/時間*100%。
其計算公式是 利息率= 利息量 /本金,利率是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金融變量,
幾乎所有的金融現象、金融資產均與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聯繫。
當前,世界各國頻繁運用利率槓桿實施宏觀調控,
利率政策已成為各國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求,進而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
利率政策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合理的利率,對發揮社會信用和利率的經濟槓桿作用有着重要的意義,
而合理利率的計算方法是我們關心的問題。
主要作用
利息率的高低,決定着一定數量的借貸資本在一定時期內獲得利息的多少。
影響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或資本的供求關係。
此外還有承諾交付貨幣的時間長度以及所承擔風險的程度。
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觀貨幣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為了干預經濟,
可通過變動利息率的辦法來間接調節通貨。在蕭條時期,降低利息率,
擴大貨幣供應,刺激經濟發展。在膨脹時期,提高利息率,減少貨幣供應,
抑制經濟的惡性發展。幾種利率理論,從借款人的角度來看,
利率是使用資本的單位成本,
是借款人使用貸款人的貨幣資本而向貸款人支付的價格;
從貸款人的角度來看,利率是貸款人借出貨幣資本所獲得的報酬率。
如果用i表示利率、國產寶馬零利率貸款購車用I表示利息額、用P表示本金,
則利率可用公式表示為:i=I/P ,一般來説,利率根據計量的期限標準不同,
表示方法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現代經濟中,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
不僅受到經濟社會中許多因素的制約,而且,
利率的變動對整個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
現代經濟學家在研究利率的決定問題時,
特別重視各種變量的關係以及整個經濟的平衡問題,
利率決定理論也經歷了古典利率理論、凱恩斯利率理論、可貸資金利率理論、
IS—LM利率分析以及當代動態的利率模型的演變、發展過程。
凱恩斯認為儲蓄和投資是兩個相互依賴的變量,而不是兩個獨立的變量。
在他的理論中,貨幣供應由中央銀行控制,是沒有利率彈性的外生變量。
此時貨幣需求就取決於人們心理上的“流動性偏好”。
而後產生的可貸資金利率理論是新古典學派的利率理論,
是為修正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而提出的。
在某種程度上,
可貸資金利率理論實際上可看成古典利率理論和凱恩斯理論的一種綜合。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希克斯等人則認為以上理論沒有考慮收入的因素,
因而無法確定利率水平,於是於1937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論基礎上的IS-LM模型。
從而建立了一種在儲蓄和投資、
貨幣供應和貨幣需求這四個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的利率與收入同時決定的理論。
來源:
https://baike.baidu.hk/item/%E9%9B%B6%E5%88%A9%E7%8E%87/4017394